工程案例

公司简介MORE

公司简介

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服务 企业核心: 诚信 企业精神: 团结拼搏、开拓求实、满足用户、科技进步。 客户: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最大价值的专业化 ...

工程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工程案例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政策效果助力11月经济指标回暖 完成预期目标无忧

类别:工程案例日期:2019-12-18
我要分享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陈伶娜)18日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稳步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报告认为,11月份中国宏观数据全面好于市场预期,这主要是“六稳”政策效果累积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部分短期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完成全年经济预期目标无忧。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主办。

11月经济数据超预期体现了政策累积效果

报告指出,11月,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生产超预期,PMI回升到荣枯线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单月同比增速大幅回升,消费力量再次显现;投资增速平稳,民间投资小幅回升,房地产投资虽有指标变化,但保持了较强韧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逐步聚集。至11月,全年就业目标已经超额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的实现也无忧。

对于上述数据回暖的原因,报告认为,宏观经济稳定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的韧性,展现了长期向好的雄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六稳”政策持续发力下,叠加累积效果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托底效应。同时,11月份数据变化背后还有一些是短期因素,包括“暖冬”提升基建,拉动了钢筋水泥等需求;汽车产销上升;房地产进入竣工期,拉动国内建材市场等。

此外,11月份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原因还在于目前市场预期有些过于悲观,忽视了中国经济韧性,对中国经济的“底部”估计过低。这种韧性来自于制度优势托底、雄厚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消费市场空间。

未来仍需处理好宏观“稳”与微观“活”的关系

不过,报告也认为,由于政策效果是主要原因,且宏观月度数据呈现出波动率大的情形,不能简单从单月数据来过度解读,更要关注累计数据变化和市场内生动力。“11月的数据并没有改变今年以来的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代表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做报告时说。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还是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在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经济企稳还需要宏观政策支撑。2020年,还是要以积极的政策姿态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强调,应科学制定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的增速。经济增速要有底线意识,也要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着力处理好宏观“稳”与微观“活”之间的关系。首先,这二者并不是简单对等,并不是微观“活”就一定会保证宏观“稳”;其次,宏观“稳”和微观“活”可能存在着激励不兼容。最主要的是在宏观“稳”的导向下建立与市场微观主体相一致的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机制;最后,宏观经济稳定还要求保证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核心是加快结构性调整和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与改革相一致。

其中,尤其要注意货币政策需要在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重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长,此时简单以货币政策来调整结构往往会导致扭曲,因此,货币政策还是要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导向。未来我国将会逐渐从收入增长为主导走向价格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更需要以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尤其要注意的是,未来需要以改革提高流动性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